查看原文
其他

那些笑疯我的电影译名

每日豆瓣 2019-11-12

以下文章来源于豆瓣电影 ,作者Douban编辑部


七八月“消失”的片单中,最令人感到可惜的就是《好莱坞往事》了。


演员众星云集,预告看了又看,还有烂番茄92%新鲜度的保障。



从一开始传言的提前北美上映,到现在的不知道到还会不会引进,落差实在是有点大。


不过,内地虽然上映未定,香港却已经定档八月。


预告片差别不大,但看到这个译名,还是差点笑喷了——



浓浓的港产海报画风说实话还挺好看的,但是片名要不要这么直译啊!不知道的还以为陈果又拍新作了。


照这个翻译法,《美国往事》是不是要翻译成《从前,有个美利坚》??


然鹅,《美国往事》的港译名为《义薄云天》


话说回来,香港的电影译名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,但每次只要看到最新的翻译“力作”,还是忍不住就想吐一吐。


今天特地给大家搜罗了一波港译片名,反正本人已经笑晕,望各位笑纳!




「接地气」


管你是哪国来的谁,到了这里大家都是香港人。


《何以为家》→《星仔打官司》


片名就不说了,看这海报上恨不得把影片所有亮点都囊括其中的八个醒目的感叹号,仿佛我错过了这部电影,就错过了全世界。



《托尼·厄德曼》→《爸不得你快乐》



《她》→《烈女本色》



《抗癌的我50/50》→《风雨同路两支公》



《邻家大贱谍》→《两公婆决战特务王》


毕竟《史密斯夫妇》被港译成《史密夫决战史密妻》。


这个片名,没毛病!



《老手》→《燥底师兄生擒富二代》





 「取谐音」 


仿英语粤语大乱炖,绝对让你一眼看不出原片名。


最典型的例子,莫过于科恩兄弟1996年的经典电影。


《冰血暴》→《雪花高离奇命案》



试问谁能从这个片名看出这是《冰血暴》呢??而且你咋不叫“雪花膏”呢??


其实,“花高”是对片中“Fargo”小镇的音译。



《伯德小姐》→《不得鸟小姐》


乍一看,好像是港片惯用的擦边球译名。


但其实仔细品读,“不得”和“伯德”谐音,“伯德”又是“bird”的音译,“不得鸟”还和“不得了”谐音,用来评价片中女主角也比较恰当。


所以这个片名翻译得还是很不错的???



《天才捕手》→《笔羁天才》


谐音“不羁天才”,但“笔羁”二字其实也暗含了影片中著名编剧多次帮助作家改稿的情节。


如此含蓄,倒不太像常见的港片译名了。



《实习生》→《见习冇限耆》


“耆”和“期”同音,也指罗伯特唐尼罗饰演的大龄实习生。





「直白类」


不整高大上,不整虚的,恨不得直接把故事梗概甩给你


比如这个:《登堂入室》→《偷恋隔篱妈》


真的是……一点想象空间都不给人留呢!



《老无所依》→《2百万夺命奇案》



类似的还有很多:


《阅后即焚》→《CIA光碟离奇失窃案》


《严肃的男人》→《非常憨男离奇失婚》


《死亡录像3:创世纪》→《80分钟死亡直播之变种尸新娘》


无不透露出一股浓浓的cult片气息。



《在云端》→《寡佬飞行日记》



《月升王国》→《小学鸡私奔记》



玩(sha)笑(diao)归玩(sha)笑(diao),并不是说港译片名和内地译名就有孰高孰低之分。


只是文化背景不同,港片一直在商业性娱乐性较强的环境中发展,影片译名也以吸引观众为第一要素。


为了费尽心思地博人眼球,才加入俚语俗话,而将文字美感放在较次要的位置。


并且,有些特定的谐音梗和事件梗,也仅仅只针对本土观众而已。



领略了一番香港电影译名的风情之后,下面,我们来欣赏一下台译片名的魔性。

关于两岸电影译名的差距,在网上曾多次引起大陆网友和湾湾网友的骂战,



最激烈的一次,就是关于《变形金刚》的翻译问题。


湾湾倒是没有在《变形金刚》的片名上作太多妖,而是把重心放在人物的译名上。
 
汽车人欧特巴族
擎天柱无敌铁牛
探长猎犬
千斤顶阿积
变速箱波段
飞标
霸天虎→迪西康族
威震天美陀王
红蜘蛛星星叫
惊天雷雷公
反冲神腿
拖斗小可
 


“无敌铁牛”和“美陀王”从哪个方面来看,都实打实的戳中了笑点,因此也被诟病翻译太“土”。


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台湾翻译的起名套路,一时间还真是有些欲罢不能。



八点档系列
 
台湾的八点档系列电视剧闻名已久,也广受大家的欢迎。


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这类影视能够有比较好的收视保证,凡是涉及爱情的片子,他们就喜欢翻译成非常接地气、朗朗上口的八点档译名。

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》→《真爱伴我行》


瞬间脑补500集恋爱虐心大戏……



《卡罗尔》→《因为爱你》



《一天》→《真爱挑日子》


真会起名字……



《美国丽人》→《美国心玫瑰情》



《音乐之声》→《真善美》



总之,先把喜欢看狗血伦理剧的观众骗进电影院就对了。
 


一脸问号系列
 
如果说八点档类型的起名规律还有迹可循,那么接下来的这一些,真的就叫人有些摸不到头脑了。


《低俗小说》→《黑色追缉令》



《老无所依》→《险路勿近》


还以为误入了什么恐怖片现场……



《血战钢锯岭》→《钢铁英雄》



《五十度灰》→《格雷的五十道阴影》



《拯救大兵瑞恩》→《抢救大兵瑞恩》



那么《火星救援》是不是应该叫《火星抢救》,但是幸好不是,《火星救援》被翻译成了《绝地救援》
 
接下来这一组译名,几乎把湾湾译名的随意性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
70年代有一部著名的喜剧犯罪电影《The Sting》,内地译名《骗中骗》,在台湾被翻译成《刺激》,似乎还有一丝合理。



但在之后,事情就变得更加“刺激”了起来。

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因为同样展现了高智商复仇的故事,被翻译成了《刺激1995》



《重返伊甸园》,也因为情节具有很少一部分的相似点,而被翻译成《刺激1998》


不管怎么看,这“刺激”三部曲看起来都是一个系列电影的样子,但你能想到吗,他们其实毫无关联。


当然,湾湾喜欢把毫不相关的电影归为一个系列也不是第一次了,其中最著名的当属“神鬼”系列。
 
《加勒比海盗》→《神鬼奇航》



《木乃伊》→《神鬼传奇》



《荒野猎人》→《神鬼猎人》



《猫鼠游戏》→《神鬼交锋》



《惩罚者》→《神鬼制裁》



《厄运狂澜》→《神鬼大法师》



总之,不管是不是真的在讲神鬼的故事,加上神鬼就完事了。
(魔鬼内心OS:那么我也要拥有姓名。)


《终结者》→《魔鬼终结者》



至此之后,“魔鬼”仿佛就成了施瓦辛格这类硬汉演员在台湾的代名词。


凡是他们主演的电影,几乎都被冠上了“魔鬼”的称号。


《炮弹专家》→《魔鬼专家》


《幼儿园特警》→《魔鬼孩子王》



《蒸发密令》→《魔鬼毁灭者》
 
 
当然了,因为两岸的文化习惯存在差异,所以译名所呈现的不同风格完全情有可原,也不存在谁“土”谁“洋”的问题。


电影本来就是一种娱乐方式,为了译名而引发两岸的骂战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。



虽然如此,但是有些台译名确实真实的戳到了我的笑点。


你还见过什么香港/台湾电影的神翻译吗,欢迎加入评论区一起哈哈哈哈哈吧~


< END >
我父母对我的性教育,走在时代的前面
你无意中听到的哪些话,让你陷入沉思?
哪一个瞬间觉得生活是温柔的?
这些影视剧里的五毛特效惊呆我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